近日,午后的雨水浸润着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的山岗。走进该乡蓝田村杨屋村民小组“蓝田红”蔬菜种植基地,100亩“天绿香”长势喜人、绿得透亮。20余名村民穿梭菜畦间,有的除草,有的采摘,一派繁忙景象。这片翠绿的土地开户配资网站,曾是荒草没膝的撂荒地。
村民采摘“天绿香”。
“已经采摘一个多月了,每天摘两三百斤。等进入丰产期,每天采收量超一千斤!”“蓝田红”蔬菜种植项目负责人陈海平踩着田埂走来,指着连片菜畦笑意盈盈说道。他介绍,“天绿香”又名树仔菜、五指山野菜,属大戟科守宫木属多年生木本植物,以嫩茎叶为食,口感清甜爽脆,可炒食、煮食、凉拌或做汤,营养价值高、风味独特,近年颇受市场青睐,每斤售价达45元。
“全程施用有机肥料,‘天绿香’本身病虫害少,基本不用农药,除草也靠人工。而且土地硒含量高,我们每三天做一次检测,确保菜品安全优质。”陈海平话语里满是底气。
基地的红火,让村民们最受益。“我负责安排工人干活,还摘菜、施肥,一天挣150元,离家近也不耽误耕田种地。”村民杨姨说。据了解,该基地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。用工高峰期,每天可吸纳40名村民就业,让当地闲置劳动力成为产业发展生力军,实现“土里生金”。
“天绿香”。
这抹扎根田间的“绿”,离不开帮扶工作队的“搭台”助力。驻蓝田瑶族乡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李文君表示,工作队从引进企业、推进项目运作,到提供种植技术指导、规范生产环节,整合各方资源开展组合式帮扶,让产业落地生根,更切实解决村民就业难题。
“蓝田红”种植基地发展顺利,陈海平也有了更长远的规划:“今年把基地框架搭好、品质做优、名声打响,明年带动村民,通过‘公司+农户+合作社’模式扩大生产规模,让更多人分享产业红利。”
从荒草萋萋到菜香满园,一片“绿叶子”念活了乡村“致富经”。这株从撂荒地上长出的“致富菜”,串起了蓝田瑶族乡村民的好日子,更成为龙门县深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、推动产业兴村的鲜活注脚。
来源:惠州日报开户配资网站
凯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